中国医药导报
中国医药期刊欢迎您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期刊介绍      下载中心      关于本刊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在线留言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返回中国当代医药网
中国医药导报
 
   站内检索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中文传媒集团网站
《妇儿健康导刊》杂志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
中国知网(CNKI)
万方医学网
维普数据库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浏览网
总访问总数:
pv当日访问总数:
当前在线人数:
 
2023年 20卷 22期
刊出日期:2023-08-05

论著
综述
中医中药
临床研究
影像与介入
医药教育
医院管理
护理研究
临床检验
科研管理
指南与共识
 
 
       指南与共识
4 锥板法检测全血黏度标准化专家共识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检验分会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01
目前临床中检测全血黏度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锥板法,近些年锥板法检测全血黏度的质量虽然得到显著提高,但日常工作中临床医师仍常会质疑检验结果,其原因涉及仪器设备、校准物质、人员操作等诸多因素。为使锥板法检测全血黏度规范化,本共识起草组通过对方法学及质量管理的深入研究,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锥板法检测全血黏度的检验前、中、后阶段提出标准化建议,并对检验结果的合理解释进行了阐述,以促进锥板法检测全血黏度在临床诊断、疾病预警、慢病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2023 Vol. 20 (22): 4-7 [摘要] ( 17 ) HTML (1 KB)  PDF (621 KB)  ( 299 )
       论著
8 自然杀伤细胞及CD8+T细胞缺失对泡球蚴感染小鼠肝功能的影响
阿依努尔·艾尔肯1  罗黎1  阿卜杜艾尼·啊卜力孜1  阿卜杜海外尔·阿卜杜合力力1  塔来提·吐尔干1  吐尔干艾力·阿吉2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02
目的 观察自然杀伤(NK)细胞、CD8+T细胞的缺失对泡球蚴感染小鼠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6~8周龄,体重为18~20 g的SPF级雌性C57BL/6小鼠共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泡球蚴感染组、NK细胞清除组、NK细胞清除对照组、CD8+T细胞清除组、CD8+T细胞清除对照组,每组5只。泡球蚴感染组、NK细胞清除组、NK细胞清除对照组、CD8+T细胞清除组、CD8+T细胞清除对照组均经门静脉注射多房棘球绦虫头节(10个头节/μl,200 μl),对照组经门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第4周,NK细胞清除组腹腔注射NK细胞清除抗体,100 μg/次,1次/周,同时NK细胞清除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IgG2a同型对照抗体;CD8+T细胞清除组腹腔注射CD8+T细胞清除抗体200 μg/次,1次/周,同时CD8+T细胞清除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IgG2b同型对照抗体。实验第12周采集六组外周血分离血浆并检测小鼠肝肾功能指标总蛋白(TP)、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血清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尿酸、尿素、肌酐。 结果 泡球蚴感染组外周血GPT、GO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NK细胞清除组外周血GPT、GOT高于NK细胞清除对照组,TP、ALB低于NK细胞清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D8+T细胞清除组外周血TP低于CD8+T细胞清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泡球蚴感染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肝功能损伤,尤其在NK细胞耗竭状态下肝功能损伤会进一步加重。

2023 Vol. 20 (22): 8-12,17 [摘要] ( 30 ) HTML (1 KB)  PDF (973 KB)  ( 79 )
13 苓桂术甘汤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机制研究
袁亚利  谢春娥  毛堂友  陈慧慧  焦瑶  邢韵淇  张文基  韩海啸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03
目的 探讨苓桂术甘汤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机制。 方法 24只SPF级雄性SD大鼠,6~8周龄,体重180~20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苓桂术甘汤组及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复)组,每组6只。采用高脂饲料诱导NASH大鼠模型,苓桂术甘汤组以3.465 g/(kg·d)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灌胃,易善复组以143.640 mg/(kg·d)易善复混悬液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每日1次,共计4周。观察治疗后大鼠体重、肝湿重、肝脏指数、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肝脏中M1型、M2型巨噬细胞的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体重、肝湿重及肝脏指数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苓桂术甘汤组体重、肝湿重及肝脏指数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肝脏颜色偏白,肝细胞气球样变性、脂肪变性及炎症细胞浸润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苓桂术甘汤组肝脏颜色明显恢复,肝细胞气球样变性、脂肪变性及炎症细胞浸润降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肝脏M1型巨噬细胞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苓桂术甘汤组肝脏M1型巨噬细胞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与空白组肝脏M2型巨噬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苓桂术甘汤组与模型组肝脏M2型巨噬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苓桂术甘汤可以显著缓解NASH大鼠肝细胞的脂质沉积及炎症细胞浸润,其可能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发挥治疗NASH的作用。

2023 Vol. 20 (22): 13-17 [摘要] ( 24 ) HTML (1 KB)  PDF (1455 KB)  ( 118 )
18 青藤碱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探讨
曹娟1  姚瑶2  李玲玲1  陈晓琳1  肖云云1  武文卉1  丁从珠1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04
目的 探讨青藤碱(SIN)对兔骨关节炎(OA)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只体重在2.5~3.0 kg的普通级健康成年新西兰兔分为对照组、骨关节模型组(OA组)、青藤碱治疗组(SIN)组,每组5只。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关节腔注射,OA组、SIN组分别用4%木瓜蛋白酶注射液和0.03 mol/L的L-半胱氨酸(2∶1)混合溶液以0.1 ml/kg关节腔内注射,分别于第1、4、7天共注射3次。造模2周后兔膝关节出现肿胀,活动障碍,造模成功。OA造模成功后SIN组给予盐酸SIN缓释片30 mg/(kg·d)灌胃,连续用药15 d,OA组、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4周后抽取兔血分别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1 (MMP-1)、MMP-13、Ⅱ型胶原(Collagen-Ⅱ)、软骨低聚物基质蛋白(COMP)水平,并行关节病理解剖学观察。取各组兔软骨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软骨组织Collagen-Ⅱ、聚蛋白多糖及衰老相关基因p21、p53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4周后OA组血清中IL-1β、TNF-α、MMP-1、MMP-13、Collagen-Ⅱ、COM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IN组IL-1β、TNF-α、MMP-1、MMP-13、Collagen-Ⅱ、COMP水平低于OA组(P<0.05)。大体标本观察显示:对照组关节正常,OA组关节腔有中等量关节积液,滑膜充血水肿,关节软骨面毛糙,而SIN组关节腔积液少,滑膜充血改善。镜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OA组兔膝关节软骨关节面不光滑,软骨明显变薄,滑膜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滑膜增生、水肿明显;SIN组滑膜炎症细胞浸润及水肿、软骨损伤均较OA组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OA组p21、p53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IN组p21、p53表达低于OA组(P<0.05)。聚蛋白多糖表达结果显示:OA组较对照组下降,SIN组较OA组表达增加。各组Ⅱ型胶原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IN对OA有治疗作用,与抑制炎症因子及MMP分泌相关,并抑制软骨细胞衰老,为SIN用于OA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023 Vol. 20 (22): 18-23 [摘要] ( 20 ) HTML (1 KB)  PDF (1818 KB)  ( 150 )
24 续断丹加骨碎补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骨组织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付仔祥 王凤铭 赵灿斌 毕荣修 李晓阳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05
目的 观察续断丹加骨碎补(DPRD)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兔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24只2.5~3.0 kg普通级4周龄健康雄性新西兰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DPRD低剂量组(L组)和DPRD高剂量组(H组),每组6只。模型组、L组及H组通过注射大肠埃希菌内毒素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造模,6周后行MRI检测评定造模结果。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每天采用5 ml/kg生理盐水灌胃,L组及H组分别予以2.5、5.0 ml/kg的DPRD汤剂灌胃。干预6周后进行MRI检测,随后处死动物,取出兔股骨头。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兔股骨头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磷酸化蛋白激酶(P-Akt)、人叉头框蛋白O1(FOXO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 结果 造模6周后MRI发现模型组、L组和H组造模兔股骨头出现塌陷,扁平症状,股骨头内出现线性或圆形高信号影。DPRD干预6周后,MRI发现DPRD能有效改善模型兔股骨头坏死情况。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I3K、Akt、P-Akt的表达水平增高,FOXO1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L组及H组PI3K、Akt、P-Akt的表达水平降低,FOXO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L组比较,H组P13K、P-AKT、FOXO1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L组与H组Akt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Akt、P-Akt的表达水平升高,VEGF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L组及H组AKT、P-AKT的表达水平下降,VEGF的表达水平提升(P<0.05);L组与H组的Akt、P-Akt、VEG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PRD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增加FOXO1、激素性股骨头坏死VEGF等因子的表达,逆转了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2023 Vol. 20 (22): 24-28 [摘要] ( 20 ) HTML (1 KB)  PDF (1769 KB)  ( 54 )
29 重症医学科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型和同源性分析
张立荣  费樱  江滟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06
目的 了解贵州省从江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基因型,并对部分菌株作同源性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贵州省从江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CRAB占比情况,以分离获得的40株CRAB为研究对象。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作细菌鉴定及药敏。运用PCR技术检测7种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SHV、TEM、IMP、VIM、ADC、OXA-23、OXA-58)。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法分析40株试验菌的同源性。 结果 2018—2021年贵州省从江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CRAB的检出率逐年增加。40株CRAB对多黏菌素敏感率为97.50%,阿米卡星敏感率为80.00%。耐药基因检测发现TEM、ADC、OXA-23基因携带率分别为47.5%、22.5%、22.5%,以及存在多种基因型共同表达的情况。MLST分型结果显示共分为5个序列型,其中以ST195型为主,占62.5%,其次为ST208型,占20.0%。 结论 重症医学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检出CRAB逐年增加,可选择的抗生素有限。携带TEM、ADC和OXA-23基因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MLST结果表明ICU病房存在克隆菌株。

2023 Vol. 20 (22): 29-33 [摘要] ( 25 ) HTML (1 KB)  PDF (675 KB)  ( 173 )
34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儿童微量脑脊液中美罗培南浓度
姜锡娟  张古英  尹志萍  杨静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07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快速测定儿童微量脑脊液中美罗培南的浓度。 方法 以厄他培南为内标,10 μl脑脊液样品经0.1%甲酸-乙腈沉淀蛋白,液相分离采用Hypersil GOLDTM色谱柱(50 mm×2.1 mm, 3 μm),以0.1%甲酸-水和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柱温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对2020年2月至3月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集的样品进行分析。 结果   脑脊液中美罗培南浓度在0.01~50.00 μg/ml内线性良好,线性方程为Y=0.880X+0.000 168(r=0.998 9),定量下限为0.01 μg/ml;提取回收率为(93.24±9.48)%~(104.62±4.63)%;美罗培南在脑脊液中无明显基质效应。患儿脑脊液样品中美罗培南浓度在0.10~1.25 μg/ml。 结论 本法样品量少、简单、快速、准确、灵敏,适用于儿童微量脑脊液中美罗培南的浓度监测。


2023 Vol. 20 (22): 34-37 [摘要] ( 21 ) HTML (1 KB)  PDF (814 KB)  ( 201 )
       综述
38 铁死亡的机制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刘皎茹1*  杨惠2*  王海燕2  邢永华2  童丽1  苏占海2  吴穹1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08
细胞中的脂类过氧化物相关的铁离子出现依赖性积累、细胞线粒体萎缩、线粒体膜密度增加等,是铁死亡的主要病理特征。与细胞的坏死、自噬与凋亡不同,铁死亡的发生机制可能主要涉及脂质和脂类过氧化物的积累、氨基酸抗氧化系统失衡及铁离子代谢紊乱等因素。因此,铁死亡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在铁死亡进程中,甲羟戊酸信号、转硫信号和热休克蛋白信号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有研究显示,铁死亡与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但该细胞死亡形式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总结了铁死亡在神经退行性系统疾病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对铁死亡的进一步了解可能为未来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提供方向。

2023 Vol. 20 (22): 38-42 [摘要] ( 18 ) HTML (1 KB)  PDF (580 KB)  ( 276 )
43 老鹳草素抗骨质疏松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芮琛1  赵怡凡1  刘天鹏1  赵少川1  郭雅雯1  杨锋2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09
老鹳草素(Ge)能够抑制破骨细胞(OC)的增殖分化和促进成骨细胞(OB)的增殖分化,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维普、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有关Ge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文献与研究,针对Ge参与的相关细胞和信号通路的文献资料加以综述,发现Ge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上调Wnt/β-catenin及成骨转录因子2的表达,促进OB的增殖分化;抑制RANKL诱导的核因子-κB的表达,来对OC的分化产生抑制作用。本文通过综述进一步探究Ge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为治疗骨质疏松症和研究新药物提供了新的方案和依据。


2023 Vol. 20 (22): 43-46,59 [摘要] ( 31 ) HTML (1 KB)  PDF (705 KB)  ( 191 )
47 化疗引起骨髓抑制的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的研究进展
于姣姣  王杰  陈超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10
骨髓抑制是化疗后常见并发症,患者会出现免疫抑制、贫血、出血等临床表现,严重时患者不能完成足量、全程的化疗。引起骨髓抑制的机制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方面,化疗通过诱导造血干细胞衰老和造血祖细胞凋亡,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另一方面,化疗还能通过诱导骨髓成骨-成脂分化异常,破坏造血生态位,导致信号通路异常,造血生长因子紊乱,影响造血微环境。在治疗骨髓抑制方面,传统医学凭借其多靶点、毒副作用小、成本低等优势得到临床重视,相关的临床研究和基础动物研究等在不断进行中并取得一定进展。因此,本文主要对化疗造成骨髓抑制的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化疗药物选择及骨髓抑制的防治提供参考。
2023 Vol. 20 (22): 47-50 [摘要] ( 28 ) HTML (1 KB)  PDF (588 KB)  ( 250 )
51 以内质网应激为靶标治疗1型糖尿病的药物研究进展
张子洋1  王莉2  陈春麟1  张梦军1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11
1型糖尿病(T1DM)是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病,目前临床中缺乏T1DM的根治手段。内质网应激是早期T1DM发病的重要病理特征和促进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病理性的内质网应激是治疗T1DM的新靶标,靶向病理性内质网应激的药物有利于恢复胰岛β细胞的数量和质量,从而治疗T1DM。当胰岛β细胞中内质网出现错误折叠蛋白累积时会引起内质网应激,进而过度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的3条经典通路:肌醇需求酶1、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和转录激活因子6通路。本文对基于这3条通路和未折叠或错误折叠蛋白为标靶治疗T1DM的药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3 Vol. 20 (22): 51-55 [摘要] ( 25 ) HTML (1 KB)  PDF (870 KB)  ( 51 )
56 肺动脉高压在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中的研究进展
仵楠1  邢西迁2  杨姣1▲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12
急性肺栓塞(APE)在我国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尽早对APE患者进行正确的危险分层能够改善患者预后。传统的危险分层是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作为参考,目前APE患者的肺动脉压力是临床关注的热点,APE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普遍升高。同时一些生物标志物如脑钠肽、D-二聚体、肌钙蛋白I与肺动脉压力存在相关性,该类指标对APE患者危险分层和预后也具有参考价值。本文就APE病理生理和肺动脉压力及联合上述三种生物标志物在APE患者中危险分层及预后进行综述,为APE危险分层提供新思路。

2023 Vol. 20 (22): 56-59 [摘要] ( 27 ) HTML (1 KB)  PDF (507 KB)  ( 82 )
60 中医外治法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
朱强1  潘祥宾2  夏兆晨1  吕蓉1  岳媛1  刘影哲3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13
痛风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常规西药价格昂贵,不良反应众多,效果参差不齐,中医药特别是中医外治法在缓解痛风急性期的临床症状,改善局部炎症反应,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文现总结近5年来中医外治法中中药熏洗、中药外敷、中药足浴、中药灌肠、针刺、电针、火针、温针灸、刺血、艾灸等治疗方法在防治痛风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中医药尤其是中医外治法在预防和治疗痛风方面提供更多的借鉴与参考。


2023 Vol. 20 (22): 60-63,68 [摘要] ( 24 ) HTML (1 KB)  PDF (775 KB)  ( 331 )
64 用于慢性创面治疗的局部抗菌肽制剂的研究进展
项阳1  姜壮2  职晓松2  王华松2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14
抗菌肽(AMPs)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及促创面愈合作用,是传统抗生素的潜在替代物。然而,AMPs对外界环境敏感,作用时间短,在局部应用中受到限制。通过载体递送或改变剂型形成的新型局部AMPs制剂能够实现缓释AMPs、增强AMPs稳定性和优化生物效能的目的,在慢性创面的临床应用中显示出重要优势。迄今,已开发多种AMPs制剂,其形式包括纳米颗粒、水凝胶、负载纳米颗粒的水凝胶、自组装肽等。本文综述了AMPs的概况、抗菌活性及促创面愈合特性,当前研发的局部AMPs制剂类型,效能影响因素,讨论了AMPs制剂的未来发展前景。

2023 Vol. 20 (22): 64-68 [摘要] ( 34 ) HTML (1 KB)  PDF (756 KB)  ( 516 )
       医药教育
69 融入Gamification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在MBBS留学生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李莉  李馨欣  李琴华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15
在教育部“留学中国”的号召下,MBBS已然成为不容忽视的教学改革话题,内科学作为其核心课程,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尤为迫切。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注重双向反馈,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是各个医学院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以往多年带教经验及前期教改成果,将Gamification理念与BOPPPS教学模式相结合,应用于MBBS内科学教学中,以心力衰竭章节为例,探讨此种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Gamification理念与BOPPPS教学模式后,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明显增高,师生互动性增强,达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2023 Vol. 20 (22): 69-71,118 [摘要] ( 21 ) HTML (1 KB)  PDF (665 KB)  ( 66 )
72 建设具有军事医学特色的内科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讨研究
李榕1  王文清2▲  王晓明1  鲍臻3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16
提升军医大学内科学教学质量,更好服务于军事卫勤保障是军医大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而探索体现军事医学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本研究尝试在做好内科学基础课程建设的同时,在教学中融入空军部队特色的军事医学内容,增加相应的见实习环节,将其融合到考核体系中,同时将课程考核体系的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改进设计评价内容,合理平衡指标权重,尝试建立了适合军医大学特色的内科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初步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对具有军事医学特色的内科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可为提升军医大学临床医学教学质量、提升毕业学员任职能力、更好服务于部队做出有益的尝试。

2023 Vol. 20 (22): 72-75 [摘要] ( 20 ) HTML (1 KB)  PDF (628 KB)  ( 119 )
76 信息化平台下中医儿科学同步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临床应用
张慧  原晓风▲  张淑波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17
目的 探究信息化平台下中医儿科学同步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收的2020级中医儿科专业实习生6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式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信息化平台下中医儿科学同步临床实践教学。实习1年后,比较两组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学生及老师教学满意度。 结果 干预后,两组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疑难解答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老师教学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信息化平台下中医儿科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建立,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2023 Vol. 20 (22): 76-79 [摘要] ( 20 ) HTML (1 KB)  PDF (591 KB)  ( 54 )
80 Miller金字塔教学法联合CBL教学法在手术室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许琦  陈春丽  马利娜  程璐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18
目的 探究Miller金字塔教学法联合案例学习(CBL)教学法在手术室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后续实习护生带教方法提供新思路。 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实习的146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3名)和观察组(73名)。对照组采用CBL教学法,观察组采用Miller金字塔教学法联合CBL教学法。于带教结束时,比较两组考核情况(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应急能力和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理论考核、操作技能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实践维度、人际沟通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观察判断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应急配合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学效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iller金字塔教学法联合CBL教学法可更加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手术室实习护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且可有效加强护生的护理实践、人际沟通和应急能力。

2023 Vol. 20 (22): 80-84 [摘要] ( 22 ) HTML (1 KB)  PDF (743 KB)  ( 218 )
       临床研究
85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血栓栓塞症风险的Nomogram预测模型的构建
丁留敏1  邬超2  张秀敏1  夏宇3▲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19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发生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风险预警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65例 老年AECOPD患者,根据AECOPD患者是否发生PTE分为PTE组和非PTE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基础疾病等数据,分析老年AECOPD患者发生PTE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建立老年AECOPD患者合并PTE风险的Nomogram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 结果 265例老年AECOPD患者中,PTE发生率为20.38%。两组性别、体重指数、饮酒史、抽烟史、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房颤动、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静脉血栓史、下肢肿胀、下肢疼痛、发热时间、卧床时间、D-二聚体(D-D)、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9岁(OR=3.205)、静脉血栓史(OR=4.035)、下肢肿胀(OR=3.149)、下肢疼痛(OR=8.193)、发热时间≥3 d(OR=2.323)、卧床时间≥7 d(OR=3.451)、D-D≥200 μg/L(OR=2.426)、PaCO2<60 mmHg(OR=3.786)、PaO2<39 mmHg(OR=2.860)为老年AECOPD患者发生P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方程为Y=-4.780+1.165×年龄+1.395×静脉血栓史+1.147×下肢肿胀+2.103×下肢疼痛+0.843×发热时间+1.239×卧床时间+0.886×D-D+1.331×PaCO2+ 1.051×PaO2。老年AECOPD患者发生PTE风险的Nomogram预测模型显示,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62;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51。 结论 年龄、静脉血栓史、下肢肿胀、下肢疼痛、发热时间、卧床时间、D-D、PaCO2、PaO2与老年AECOPD患者发生PTE密切相关,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所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可有效预警老年AECOPD患者PTE的发生风险。
2023 Vol. 20 (22): 85-91 [摘要] ( 67 ) HTML (1 KB)  PDF (1261 KB)  ( 14 )
92 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SDC-1、CitH3水平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聪1  李丽丽1  刘辉2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20
目的 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瓜氨酸组蛋白H3(CitH3)水平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22年9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125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为脓毒症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脓毒症组51例和脓毒性休克组74例,根据28 d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另选取我院同期5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SDC-1、CitH3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DC-1、CitH3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结果 脓毒症组血清SDC-1、CitH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脓毒性休克组血清SDC-1、CitH3水平高于普通脓毒症组(P<0.05)。死亡组血清SDC-1、CitH3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年龄增加、脓毒性休克、合并器官损伤≥3个、抗感染启动时间延长、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OFA)增加、SDC-1升高、CitH3升高为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DC-1联合CitH3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SDC-1、CitH3单独预测(P<0.05),SOFA评分与SDC-1联合CitH3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SDC-1、CitH3水平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2023 Vol. 20 (22): 92-96 [摘要] ( 28 ) HTML (1 KB)  PDF (757 KB)  ( 122 )
97 早期康复对重度颅脑外伤吞咽困难患儿神经发育及吞咽功能的影响
刘超宇  胡继红▲  何金华  段雅琴  熊英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21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对重度颅脑外伤吞咽困难患儿神经发育及吞咽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0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重度颅脑外伤吞咽困难患儿84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配合早期康复治疗),每组42例,两组均治疗4周。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困难调查量表(DDS)、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评定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困难程度、营养状况,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88项(GMFM-88)、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发育商(DQ)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发育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DDS第二部分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WHZ、GMFM-D区评分、GMFM-E区评分、粗大运动DQ、精细运动DQ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吞咽困难患儿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促进神经发育及吞咽功能恢复。

2023 Vol. 20 (22): 97-100,157 [摘要] ( 29 ) HTML (1 KB)  PDF (715 KB)  ( 214 )
101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聂祝胜  汪文婧  朱敏  程储记▲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22
目的 探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8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28 d的生存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65例)和死亡组(21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入院48 h内血清FDP、D-二聚体的差异,分析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其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死亡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OFA)评分、FDP、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生存组,血小板计数低于生存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OR=4.116,95%CI:1.393~12.163)、SOFA评分(OR=4.003,95%CI:1.355~11.827)及FDP(OR=4.051,95%CI:1.371~11.970)、D-二聚体(OR=3.991,95%CI:1.351~11.792)水平均为脓毒症休克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DP、D-二聚体联合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近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高于二者单独(P<0.05)。 结论 FDP、D-二聚体水平与脓毒症休克患者近期预后相关,且可用于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风险。


2023 Vol. 20 (22): 101-104 [摘要] ( 23 ) HTML (1 KB)  PDF (659 KB)  ( 90 )
       中医中药
105 推拿及推拿联合其他中医外治法治疗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的网状meta分析
刘家玥 王厚融 于天源 孙佳伟 张汉钰 张英琦 张润龙 陈金平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23
目的 系统评价推拿及推拿联合其他中医外治法治疗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SP)的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系统、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检索建库至2022年9月的推拿相关疗法治疗粘连期S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筛选确定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以临床有效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结局指标,采用Stata 15.0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纳入18项RCTs,涉及1 378例患者,包括常规西医治疗、单用推拿、推拿+针刺、推拿+针刀、推拿+温针灸、推拿+中药外用、推拿+浮针7种干预措施。临床有效率的累积排序曲线下面积(SUCRA)排名前3的干预措施为推拿+针刀(87.4%)、推拿+浮针(70.5%)、推拿+温针灸(65.9%)。在降低VAS评分方面,SUCRA排名前3的干预措施为推拿+浮针(83.3%)、推拿+针刀(69.7%)、推拿+中药外用(66.9%)。纳入RCTs中2项研究报道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均消失。 结论 推拿+针刀、推拿+浮针分别在治疗粘连期SP的临床疗效及改善疼痛方面效果较好,但各疗法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2023 Vol. 20 (22): 105-109,166 [摘要] ( 13 ) HTML (1 KB)  PDF (1546 KB)  ( 129 )
110 焦拥政基于“酒性辛燥”从气血精论治酒伤阳痿经验
罗成龙1  苏亮1  张思政1 焦拥政2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24
酒伤阳痿是阳痿的一种常见类型,有其独特的发病规律。目前,西医一线治疗方案存在停药反复,疗效不持久等不足。焦拥政研究员从长期的临床经验总结认为酒性辛燥大热,伤及气血精分,继而导致阳痿。其病位逐渐深入,由经入络到脏,逐步发生“气分肝脾虚滞”“血分茎络痹阻”“精分肾精虚损”的病机演变。治疗上,焦拥政研究员提出四条治则治法,一以“解散酒毒”为核心;其二运脾疏肝,补中利湿;其三凉血散瘀,润补宗筋;其四填补精气,引药走茎。解散酒毒,调和气血精,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并附医案2则,以期为临床提供思路参考。

2023 Vol. 20 (22): 110-113 [摘要] ( 24 ) HTML (1 KB)  PDF (751 KB)  ( 198 )
114 基于CiteSpace对中医药领域补中益气汤的可视化分析
马威1  莫雪妮1  杨益宝2  龚志英3  黎军宏4  翟阳5  祁祥3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25
目的 基于CiteSpace软件对补中益气汤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 方法 搜索中国知网收录的2011年1月至2021年5月中医药领域对补中益气汤有关研究的文献为对象,采用CiteSpace 6.1.R2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对纳入的文献分别进行发文趋势,学科分布,作者合作情况,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情况分析,并绘制出与之相对应的知识图谱,并对可视化分析结果展开深入探讨。 结果 共纳入2 313篇文献,文献发表量整体上呈现出稳定的增长,其中中医学、中药学、妇产科学文献发表量较多。该领域共有23位核心作者,目前已有一定规模的研究团队形成,但团队之间缺乏交流。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包括临床疗效、益气汤、临床观察、便秘、针灸,共形成12个聚类。“针刺”“不良反应”“癌因性疲乏”等关键词为突现至今的关键词。 结论 补中益气汤是传统中药治疗多种疾病的经典方剂,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而meta分析、针刺、艾灸等研究手段已成为其研究热点,但尚存在诸多科学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对其临床运用有重要意义。同时补中益气汤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2023 Vol. 20 (22): 114-118 [摘要] ( 11 ) HTML (1 KB)  PDF (2110 KB)  ( 98 )
119 吴显文教授基于“传舍”理论治疗乳腺癌转移经验
古丽米拉·海拉提1  蔡琳琳2  吴显文2  吴煜2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26
乳腺癌的复发转移是乳腺癌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降低乳腺癌的转移率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关键因素也是中西医的研究热点。中医“传舍”理论源自《黄帝内经》,是现代中医认识肿瘤复发转移的重要理论。吴显文教授从“传舍”理论出发认识乳腺癌转移,认为乳腺癌转移以正虚与癌毒为根本,并与气滞痰凝血瘀等他邪结合通过经络等“通道”系统转移,故在治疗时要以培本解毒、化痰祛瘀为主,并顺应所转移脏腑的生理特性,分而治之,病症合参,诸法相成,屡获佳效。

2023 Vol. 20 (22): 119-122 [摘要] ( 24 ) HTML (1 KB)  PDF (741 KB)  ( 139 )
123 枳壳陈皮饮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刘倩  沈晓萍  王宇  许多  李爽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27
目的 评估枳壳陈皮饮对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效果。 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在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94例肝胃不和证FD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试验组给予枳壳陈皮饮中药颗粒剂,对照组给予枳壳陈皮饮模拟颗粒剂。各组用药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FD亚型积分及症状总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生活质量评分、精神心理评分。 结果 试验结束时试验组脱落6例,余41例;对照组脱落5例,余42例。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餐后窘迫综合征、上腹疼痛综合征及FD症状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餐后饱胀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早饱感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上腹痛、上腹烧灼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总评分、精神总评分、健康调查量表36评分,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有临床意义的安全指标异常或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 枳壳陈皮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2023 Vol. 20 (22): 123-127 [摘要] ( 23 ) HTML (1 KB)  PDF (677 KB)  ( 48 )
128 扶正解毒汤联合督脉灸对肺脾气虚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免疫炎症水平的影响
黄开红1  王亚军1  练剑锋2  戴其军3▲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28
目的 探究扶正解毒汤联合督脉灸治疗肺脾气虚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 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月扬州大学医学院海安临床学院收治的8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督脉灸联合扶正解毒汤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免疫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A(IgA)]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前,两组主证积分、次证积分、IL-6、lg-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证积分、次证积分、IL-6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gA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扶正解毒汤联合督脉灸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更有助于患者的调节免疫炎症因子表达,临床效果优越。

2023 Vol. 20 (22): 128-131 [摘要] ( 23 ) HTML (1 KB)  PDF (651 KB)  ( 59 )
132 揿针、耳穴压豆辅助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男性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临床效果
王旭昀1  张磊2  龚志忠3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29
目的 观察揿针、耳穴压豆辅助归脾汤加减治疗男性心脾两虚型疲劳性亚健康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男科收治的90例心脾两虚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归脾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揿针、耳穴压豆治疗,其中揿针取穴为双侧神门、手三里,耳穴压豆取穴为心、脾,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及疲劳量表、生存质量量表、性自信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性生活满意度。 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及疲劳量表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估简表评分、性生活满意度、性自信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揿针、耳穴压豆辅助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男性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2023 Vol. 20 (22): 132-136 [摘要] ( 20 ) HTML (1 KB)  PDF (655 KB)  ( 9 )
137 颈三针温针灸治疗气血亏虚证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胡海超1  李广广2  周匀标3  刘华4▲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30
目的 探讨颈三针温针灸治疗气血亏虚证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江苏省宜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8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手法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颈三针温针灸治疗,3次/周,6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中医症状、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颈三针温针灸结合手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能够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同时可以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安全可靠。

2023 Vol. 20 (22): 137-140 [摘要] ( 22 ) HTML (1 KB)  PDF (611 KB)  ( 156 )
       影像与介入
141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中的诊断价值
李如金  陈建福  杨寒凝  孙月  陆永萍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31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10月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收治的73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肺功能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轻中度组(44例)与重度组(29例)。比较两组吸气末肋间肌厚度(ICMTei)、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肋间肌硬度(ICMswe)、膈肌硬度(Dsw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超声参数对COPD疾病严重程度的诊断效能;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超声参数与COPD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重度组6分钟步行实验(6MWT)短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ICMswe、Dswe高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MTei、DTe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we为重度COPD的危险因素(OR=1.309,P<0.05)。Dswe诊断重度COPD的截断值为18.75 kPa,曲线下面积为0.859(95%CI:0.772~0.945),灵敏度为89.7%,特异度为75.0%。Dswe与6MWT呈负相关(r=-0.458,P<0.01)。结论SWE技术可定量评估呼吸肌硬度,在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中具有诊断价值。
2023 Vol. 20 (22): 141-144,149 [摘要] ( 24 ) HTML (1 KB)  PDF (1090 KB)  ( 96 )
145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参数联合甲状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在甲状腺结节性质判断中的价值
谢娟  黄菊霞  夏群  胡金花▲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32
目的 分析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参数联合甲状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经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并行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80个结节)的临床资料。采用SWE检测甲状腺结节的弹性模量值,并对结节进行TI-RADS分级。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结果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80个结节中,55个良性结节;25个恶性结节。SWE及TI-RADS分级与病理结果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0.554,0.432,P<0.05),SWE联合TI-RADS分级与病理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683,P<0.05)。SWE联合TI-RADS分级诊断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较单一检测更高。 结论 SWE参数联合TI-RADS对甲状腺结节性质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23 Vol. 20 (22): 145-149 [摘要] ( 24 ) HTML (1 KB)  PDF (1144 KB)  ( 169 )
       临床检验
15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宗玉刚1  刘艳秋1  范海迪1  姚万青2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33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铜绿假单胞菌(PA)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采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62例COPD并发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A对抗生素耐药性,并根据入院28 d内临床转归分为病死组(18例)和生存组(44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VAP患者共培养出17株PA,总感染率为27.42%,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氨曲南、头孢唑林耐药率均超过90%;病死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降钙素原(PCT)水平高于生存组,肠内营养支持、应用抑酸药占比低于生存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CPIS评分、NLR、PCT均为COPD并发VA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营养支持途径为保护因素(P<0.05)。 结论 COPD并发VAP患者PA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氨曲南等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且CPIS评分、NLR、PCT、肠内营养支持均为COPD并发V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2023 Vol. 20 (22): 150-153 [摘要] ( 19 ) HTML (1 KB)  PDF (622 KB)  ( 86 )
       科研管理
154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情况分析新形势下神经外科中心基础研究发展
陈虞1  王地2  张伟2  李艺影1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34
本文基于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在“十三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三类主要项目类型的申报与获批情况,分析其基础研究竞争力变化。结果发现,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的基础研究竞争力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通过对“十四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一系列政策调整与研究发展导向进行分析,探索新形势下神经外科中心基础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模式。本文提出,新形势下神经外科中心应注重促进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打通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障碍,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数量和项目质量,获得基础研究竞争力的长期、可持续的良性增长。

2023 Vol. 20 (22): 154-157 [摘要] ( 19 ) HTML (1 KB)  PDF (605 KB)  ( 50 )
158 某三级甲等医院精细化管理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越式发展的实践探索
王琳  苏京平  闵力  郭水龙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35
面对医学科学部日益激烈的竞争,如何运用精细化管理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越式发展是医院科管部门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某三级甲等医院采用鱼骨分析法剖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制约因素,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指导,通过提高政策精准性,激发申报积极性,完善培训体系,提升质量精细化管理,建立人才分类培养体系,培育新的增长点,最终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越式发展。精细化管理促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数量及质量双提升,对医院科研项目管理具有良好借鉴价值。

2023 Vol. 20 (22): 158-161 [摘要] ( 23 ) HTML (1 KB)  PDF (824 KB)  ( 182 )
       医院管理
162 公立医院智慧门诊一体化服务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王可欣1  焦阳阳1  吴子怡1  谢欣照1  陈彦2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36
目的 探索公立医院智慧门诊服务体系的创新思路。 方法 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践为例,通过比较2021年7月至12月(优化前)与2022年1月至6月(优化后)相关数据,评估涵盖诊前预问诊、诊中指引、诊后随访、患者管理等多方面的一体化智慧服务平台的运行效果。 结果 优化后平台的各功能模块使用人次数、患者对各个流程满意率高于优化前,优化后患者诊疗等候时间短于优化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智慧门诊一体化服务平台可在满足公立医院患者就医需求、提高医疗服务供需匹配度中发挥一定作用。

2023 Vol. 20 (22): 162-166 [摘要] ( 33 ) HTML (1 KB)  PDF (1163 KB)  ( 213 )
       护理研究
167 耳穴压豆联合人文关怀干预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疗效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苏甜  薛潇丽  史换仁  李亚平  李军▲  苏智慧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37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联合人文关怀干预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疗效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石家庄市中医院脉管科诊治的LEASO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研究组给予耳穴压豆联合人文关怀干预。干预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 结果 最终研究组51例,对照组47例完成了研究。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有效率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无痛最大步行距离(PFWD)和健康调查量表36(SF-36)生理和心理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SAS和SD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FWD、生理和心理健康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VAS、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FWD、生理和心理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耳穴压豆联合人文关怀干预能有效缓解LEASO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且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2023 Vol. 20 (22): 167-170,192 [摘要] ( 29 ) HTML (1 KB)  PDF (726 KB)  ( 150 )
171 自我决定理论模型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朱晓丹  喻晓雨  张贝贝  段永丽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38
目的 探究自我决定理论模型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8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自我决定理论模型干预。于干预前、干预2周后,比较两组决策冲突、健康行为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 干预2周后,两组决策冲突中的不确定感、信息告知、价值观明确及外界支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行为能力中的运动、健康责任、心理安适、营养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中的躯体领域、情感领域、其他领域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自我决策理论模式可降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决策冲突,提高健康行为能力及生活质量。


2023 Vol. 20 (22): 171-174 [摘要] ( 28 ) HTML (1 KB)  PDF (610 KB)  ( 121 )
175 基于行动研究法构建的延续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周忠丽  曹丽君  项再红  卢凯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39
目的 探究基于行动研究法构建的延续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行动研究法构建的延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自我护理能力、治疗依从性、健商指数和生活质量。 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LEVDD、LVESD均低于干预前,LVEF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治疗健商指数评分、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基于行动研究法构建的延续护理模式可用于冠心病患者疾病管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自我护理能力、治疗依从性、健商指数和生活质量。
2023 Vol. 20 (22): 175-179 [摘要] ( 26 ) HTML (1 KB)  PDF (593 KB)  ( 76 )
180 一核多元团队护理模式对晚期肿瘤患者安宁疗护的影响
罗宇玲  敖强  柳好  武晨鹤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40
目的 探讨一核多元团队护理模式对晚期肿瘤患者安宁疗护的影响。 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18例晚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生成器进行随机编号,单数号纳入对照组,双数号纳入观察组,每组10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一核多元团队护理模式,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理症状、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结果 干预后,两组疲乏、疼痛、食欲症状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一核多元团队护理有助于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疲乏、疼痛、食欲等生理症状及抑郁、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2023 Vol. 20 (22): 180-183 [摘要] ( 26 ) HTML (1 KB)  PDF (572 KB)  ( 202 )
184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跌倒、坠床的预防效果
洪珊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41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跌倒、坠床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接收诊治的80例AECOPD患者,根据随机单双数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予以Morse量表风险评估后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和观察组(40例,予以Morse量表风险评估后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跌倒、坠床发生状况及其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护理前、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跌倒、坠床预防问卷评分。 结果 观察组跌倒、坠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两组ADL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两组知识、态度及行为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减少甚至避免跌倒、坠床的发生,促进患者ADL的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2023 Vol. 20 (22): 184-187 [摘要] ( 20 ) HTML (1 KB)  PDF (587 KB)  ( 42 )
188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患者心理状态、康复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潘红  许丽平  许倩▲  张巧红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42
目的 探究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患者心理状态、康复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石景山院区行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康复训练依从性及干预前后的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康复训练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ODI、VAS评分低于干预前,JOA评分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OD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腰椎关节活动度大于干预前,ADL评分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腰椎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NSNS评分高于对照组。 结论 多元化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缓解不良情绪,提高康复锻炼依从性,从而提高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2023 Vol. 20 (22): 188-192 [摘要] ( 24 ) HTML (1 KB)  PDF (740 KB)  ( 138 )
193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干预模式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恢复、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四郎巴姆  吕莎
DOI: 10.20047/j.issn1673-7210.2023.22.43
目的 探讨保护动机理论(PMT)干预模式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恢复、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脊柱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PMT组,每组53例。常规组采取常规干预,PMT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采取PMT干预模式,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 结果 PMT组消肿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运动效能、摄钙效能、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总分较干预前升高,且PMT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精力、躯体活动、社会生活、睡眠情感、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总分较干预前升高,且PMT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MT干预模式可有效增强脊柱骨折患者的自我效能,促进健康行为,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术后恢复。


2023 Vol. 20 (22): 193-196 [摘要] ( 28 ) HTML (1 KB)  PDF (582 KB)  ( 269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16-0092
京ICP1100176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598号  期刊出版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网址 http://beian.miit.gov.cn/state/outPortal/loginPortal.action
投稿热线:010-59626203
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78号楼(大成国际中心B1座)8B02室 邮编:100124
传真:010-59626204 投稿信箱:ddyy@vip.163.com
版权所有:中文传媒集团北京期刊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