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振华教授荣获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奖”
文/潘锋
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获奖科学家11月3日揭晓,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钟南山院士和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研究员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授予30位在数学力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科学发现,作出突出技术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下设“青年创新奖”“产业创新奖”“区域创新奖”三大类,分别授予20位优秀科技工作者。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院长贾振华教授荣获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产业创新奖”,以表彰他为中国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所做的杰出贡献。
近年来,贾振华教授始终致力于中医络病理论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推动了“络病学”新学科创建和发展,“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应用络病理论指导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研发的国家专利新药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连花清瘟成为全球首个将治疗新冠肺炎列入适应证的中成药,取得“细胞-动物-临床”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研究证据链,被列入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四至八版)及20个省市诊疗方案推荐用药,抗疫成果多次被海外交流推荐;络病理论指导下中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获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贾振华教授等围绕络病学分支脉络学说开展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三完成人),为该年度医药卫生领域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系统构建了脉络学说,首次建立了脉络病变辨证诊断标准,揭示了共性病机,提出了治疗脉络病变用药规律,属中医重大理论原创。
该研究阐明了通络保护微血管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等重大疾病共性机制,国际公认的循证医学研究揭示通络药物的科学价值,解决了急性心肌梗死无再流、心功能不全伴室早、窦缓伴室早、慢性心衰等临床难题用药。国家“973”计划专家组一致认为:“取得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重大突破”。在脉络学说指导下研制的通心络、参松养心、芪苈强心胶囊等中成药,每年约有超过1000万人次服用受益,社会经济效益显著。项目研究过程中创立了“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产生重大原创成果,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了示范”。
在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的52位获奖科学家中,男性47人,女性5人。最年长的84岁,最年轻的年仅37岁,平均年龄约55.6岁,较前两年有所降低。两院院士获奖人数占总数的34%,非两院院士获奖人数占总数的66%,中青年科学家成为主体。“青年创新奖”获奖人数占创新奖总数的40%。
何梁何利基金是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先生共同捐资港币4亿元于1994年3月30日在香港注册成立的科技奖励基金,其宗旨是通过奖励取得杰出成就的我国科技工作者,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激励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技术高峰,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26年来,何梁何利基金共遴选奖励了1414位杰出科技工作者。
|